大洪山在远古时期是一片汪洋大海,经燕山和喜马拉雅山运动逐渐提升。境内万山重叠、群峰竞拔、沟壑纵横、林海茫茫,山峰多在800米以上,1000米以上山峰有9座,最高峰是位于随州境内的宝珠峰,海拔1055米,被誉为“楚北天空第一峰”。大洪山主峰绝对高度虽不大,但与江汉平原、陨水河谷平原的相对高度超过1000米,有“登大洪山而小湖北”的气概,自古被誉为“荆楚名山”。
大洪山地处我国中央造山带南侧、秦岭造山带与扬子板块的结合部,是一条巨型的碰撞带(断裂带),襄樊—广济断裂带恰好通过大洪山地区随州境内,其钾镁煌斑岩世界上罕见,尤其是由海底火山爆发形成的钾镁煌斑岩在世界上尚属首例。由于喀斯特地貌的异常发育,形成了数量多且景观奇特的溶洞群,境内大小溶洞有108个,景象瑰丽壮观,幽深莫测,洞中有洞,洞内山水并存,其钟乳石千姿百态,构成了一个个观赏价值特高的绝景。
大洪山山高水高,水质优良,河溪密布,湖泊众多,泉水四溢、瀑布飞溅,区域内有42湖、99泉、53溪、3河、10瀑。处于宝珠峰顶海拔达1000米的黄龙池,海拔840米的白龙池,无论干旱多久,永不枯竭,是一道亮丽奇观。
大洪山气候温和,冬暖夏凉,四季分明,气候宜人,具有“一山分四季,十里不同天”的气候特点。年平均气温在10.6℃~15.3℃,年均相对湿度77%,年均气压1000.9毫米汞柱,日照总辐射量为107.9千卡/cm2,年均风速1.8m/秒,具有十分优越的生存条件。由于空气中富含氧离子,被人们誉为天然“氧吧”。大洪山史志有“苍松翠柏长生地,绿水青山古洞天”的记载。
大洪山拥有植物75科1400多种,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次森林,有以银杏王为代表的全国最大的古银杏群落,有以对节白腊、青檀、楠木为代表的珍稀树种。动物31科1300多种,珍稀的有娃娃鱼、金钱龟、黄腿白鹭等。大洪山已成为全国香菇、木耳的著名产地和金头蜈蚣的天然产地。
大洪山是中国佛教的重点丛林,是佛教南禅宗曹洞宗的发祥地,自唐宋起为佛教圣地,历代帝王多有赐名,其佛法远播日本、东南亚、在佛教界享有胜誉。据《大洪山志》记载,大洪山山连山山山相连,洪山寺寺接寺寺寺连接,除洪山寺上院(灵峰寺)和下院(万寿禅院)外,自唐以后陆续在以主峰(宝珠峰)为中心的大洪山崇山峻岭中还建有寺庙26座,“精舍状观天下”,香客信士络绎不绝,晨钟暮鼓彼落此起,为佛教圣地。近年来,日本佛教界专家、僧人3次率团前来大洪山,寻根问祖。目前,在原上院基础上复建的大慈恩寺正在建设之中,年内建成并将开光开放。
大洪山一直是革命火焰最活跃的地区之一,贺龙、李先念、陶铸、钱瑛、陈少敏等革命家均留下历史的足迹。在大洪山长岗店由陶铸主持的“第五战区豫鄂边区抗日游击军政干部训练班”和“第五战区豫鄂边区抗敌工作委员会”及其机关报《大洪报》,解放全湖北的指挥部——周家湾江汉军区指挥部及其机关报《江汉日报》(《湖北日报》前身),以及黄春庭烈士墓、佛爷岭烈士墓、大洪山抗战阵亡先烈纪念碑都是这一时期革命的见证。
大洪山居荆豫要冲,汉襄咽喉,位置优越,交通便捷;集自然、人文、历史、艺术于一体,区域分布多处世界著名的考古发现、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历史文化名城、全国不可复制的建筑杰作。景区先后被命名为“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”、“国家森林公园”、“全国第四批青少年教育基地”、“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治理免检单位”、“国家级生态镇”、“湖北省地质公园”等。大洪山正逐步成为全国的“佛教名山、养生天堂”和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。
消息